晚期肝细胞癌二线治疗用药: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临床数据
2023年国际肝癌协会会议上公布了R-EVOLUTION试验数据,港安健康国际医疗介绍,在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中,一线使用仑伐替尼单药治疗或阿替利珠单抗+贝伐单抗联合治疗后,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作为二线治疗或在两种治疗方案后作为三线治疗,疗效与索拉非尼治疗后的二线使用Ramucirumab疗效相当。
港安健康科普:
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Cyramza)是一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拮抗剂特异性地与VEGF受体2结合和阻断VEGFR配体,VEGF-A,VEGF-C,和VEGF-D与受体的结合。雷莫芦单抗抑制配体-刺激VEGF受体2的激活,从而抑制配体-诱导增殖,和人内皮细胞的迁移。雷莫芦单抗被已批准作为肝细胞癌群体的二线治疗药物,现在该药经常被用于仑伐替尼或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单抗的联合治疗之后。
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临床治疗进展
前瞻性3期REACH-2试验(NCT02435433)曾评估了Ramucirumab与安慰剂相比,在前线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或不耐受的HC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REACH-2的数据支持FDA2019年批准对甲胎蛋白至少为400ng/mL、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HCC患者进行雷莫芦单抗单药治疗。R-EVOLUTION研究(jRCTs031190236)的目的是对REACH-2研究的结果进行补充,前瞻性地评估Ramucirumab在目前晚期HCC全身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项开放标签、非随机、多中心、前瞻性试验在日本的13家机构进行,纳入了Child-Pugh评分为A的晚期HCC患者。如果患者之前接受过仑伐替尼或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单抗联合治疗,则接受Ramucirumab作为二线治疗;如果患者在一线接受了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单抗联合治疗,在二线接受了仑伐替尼单药治疗,则接受雷莫芦单抗作为三线治疗。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3岁(42-89岁)。大多数患者为男性(82.4%)。此外,47.1%的患者为乙肝阳性,23.5%为丙肝阳性。此外,29.4%的患者报告酗酒。港安健康国际医疗指出,值得注意的是,35.3%的患者Child-Pugh评分为5分,64.7%为6分。
大多数患者的ECOG表现为0(88.2%),肝内肿瘤最大尺寸至少为50毫米(52.9%)。23.5%的患者有八个或八个以上的肿瘤,47.1%的患者有大血管侵犯,52.9%的患者有肝外转移,82.4%的患者为肝癌C期(BCLC)。最后,41.2%的患者曾接受过仑伐替尼单药治疗,41.2%的患者曾接受过阿替利珠单抗加贝伐单抗治疗,17.6%的患者接受了一线阿替利珠单抗加贝伐单抗治疗后再接受二线仑伐替尼治疗。在后续治疗方面,47.1%的患者继续接受TKI治疗,23.4%的患者接受最佳支持治疗,11.8%的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11.8%的患者接受肝动脉输注化疗,5.9%的患者接受放射治疗。
日本试验的数据显示,接受雷莫芦单抗治疗的患者(n=17)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7个月,6个月PFS率为14.3%。在Child-Pugh评分方面,35.3%的患者评分有所进展,58.8%的患者评分稳定,5.9%的患者评分有所改善。
在安全性方面,35.3%的患者因不良反应(AEs)而停用雷莫芦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食欲下降、乏力、低白蛋白血症、蛋白尿、四肢水肿、便秘、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和体重减轻。
港安健康温馨提示:如果不良反应管理得当,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可以表现出足够的安全性,可以在晚期肝细胞癌序贯疗法中发挥重要作用。内地患者如有治疗需求,可联系港安健康国际医疗预约香港看病,使用进口新药治疗。港安健康已经为内地患者开通了前往香港就医绿色服务通道,能够为患者提供香港医院床位加急预约、检查治疗优先安排、香港专家多学科联合会诊、香港医疗签证办理等一站式就医服务。
(声明: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