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肿瘤2021最新疗法:双特异性抗体Tidutamab初步数据公布
港安健康国际医疗分享:2021年北美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NANETS)年度研讨会上,一项1期试验(NCT03411915)的初步数据显示,双特异性抗体Tidutamab对晚期、分化良好的胰腺、胃肠道(GI)、肺和未确定来源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最佳总反应为疾病稳定。
Tidutamab药物介绍
药品名:Tidutamab
其他药名:XmAb®18087
研发方:Xencor
咨询方:港安健康国际医疗
体肽受体2(SSTR2)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间质瘤(GIST)和其他恶性肿瘤中过度表达。Tidutamab是一种肿瘤靶向双特异性抗体,含有SSTR2结合域和T细胞结合域(CD3)。该药具有生物活性,能够与CD3的结合可激活T细胞,对表达SSTR2的肿瘤细胞进行高效和靶向杀伤。
Tidutamab国际研究数据
该试验招募了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胰腺、消化道、肺或未确定来源的1级或2级NETs患者,这些患者是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并在过去12个月内有进展。参与者必须在使用体肽类似物(SSA)和1种或更多其他靶向治疗时取得进展,或不符合条件,才有资格入选。如果他们使用稳定剂量至少3个月,他们就可以继续接受SSA治疗。此外,根据RECIST v1.1标准,患者需要有可测量的疾病,ECOG表现为0或1。他们不能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在试验中,患者在每个28天的治疗周期的第1、8、15和22天通过2小时的静脉输注接受双特异性抗体Tidutamab。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评估提双特异性抗体Tidutamab在该患者群体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确定该药剂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和/或推荐剂量和时间表。次要终点包括PK和免疫原性的特征,以及根据总反应率和无进展生存率评估该药物的初步抗肿瘤活性。探索性终点包括评估CRS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根据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T细胞激活和衰竭的标志物来描述外周血中的免疫反应。
数据截止至2021年8月26日,共有42名患者被纳入试验,41名患者接受了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接受Tidutamab治疗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4岁(范围为34-85岁),46.3%为男性。最常见的原发肿瘤部位是胰腺(46.3%),其次是肠道(22.0%)、肺部(19.5%)、其他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7.9%)和未知(4.9%)。对于57.9%的患者,他们的初始病变是2级。此外,先前的疾病特异性系统疗法的中位数为4种(范围为0-11),50.0%的患者先前接受过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41.5%的患者在研究中继续接受SSA,形式为兰瑞肽(Somatuline Depot)或奥曲肽(Sandostatin LAR Depot)。
结果显示,在接受了至少1个剂量的双特异性抗体并接受了至少1次基线后RECIST v1.1评估的41名患者中,26.8%的患者实现了疾病稳定。此外,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分析表明,在推荐的扩增剂量下,Tidutamab诱导了急性和持续的T细胞活化。CD8阳性效应T细胞显示出增殖(Ki67)和活化(PD-1)标志物的剂量依赖性增加,在第一次用药后48小时内开始,并持续至少7周,如在第二周期第22天测量。
在接受治疗的41名患者中,21人在研究的剂量递增部分以4个剂量水平进行治疗,20人在剂量扩展部分进行治疗。队列1(n = 5)以0.1μg/kg的重复剂量接受Tidutamab。队列2(n = 5)的重复剂量为0.3μg/kg,队列3(n = 6)为1.0μg/kg,队列4(n = 5)为2.0μg/kg,扩展NET队列(n = 20)为1.0μg/kg。其他研究结果表明,没有观察到对Tidutamab的完全或部分反应。
关于安全性,所有41名患者中有65.9%经历了至少1次不良反应(AE)。最常见的3级或4级治疗相关AE是淋巴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计数减少(29.0%)。其他AE包括γ-谷氨酰转移酶增加(19.5%),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增加(19.5%),呕吐(17.1%),腹泻(9.8%),低磷酸血症(9.8%),贫血(7. 3%),食管运动障碍(7.3%),疲劳(7.3%),脂肪酶增加(7.3%),CRS(4.9%),营养不良(4.9%),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4.9%),和食管炎(4.9%)。没有观察到与治疗有关的死亡。
港安健康温馨提示:最新研究显示双特异性抗体Tidutamab的耐受性普遍良好,其单药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显示了一种积极的免疫特征。期待该疗法能够获得更好的试验结果,尽快获得批准并应用于临床,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肿瘤癌症最新治疗方法,具体可咨询港安健康国际医疗。
(声明: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