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间皮瘤复发治疗新药_Tazverik显示积极抗癌活性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药物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用于治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后疾病进展的复发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港安健康国际医疗介绍,一项2期试验扩展了新的临床前发现,产生了与EZH2抑制剂Tazverik抑制EZH2在BAP1失活、复发或难治的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抗肿瘤活性有关的概念证明。
Tazverik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瘤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在2期、多中心、开放标签、2部分、单臂、2阶段的研究(NCT02860286)中,对BAP1功能丧失的复发或难治性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进行了Tazverik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该研究在法国、英国和美国的16家医院进行。入选的患者是那些年龄在18岁或以上,ECOG表现状态为0或1,预期寿命超过3个月的患者。
研究中的患者在第1天服用Tazverik 800毫克,每天一次,此后每天两次。Tazverik的治疗持续了17个21天的周期。在研究的第一部分,研究人员评估了12名患者的药代动力学作为主要终点,在第二部分,共同主要终点是疾病控制率(DCR)和治疗性不良事件(TEAEs)的发生率。研究中探讨的次要终点包括客观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反应时间和DCR。
整个研究人群由74名患者组成,平均年龄为68岁(范围为60-71岁)。该人群中66%为女性,34%为男性,大多数患者的ECOG表现状态为1(74%),而0分(26%)。所有患者以前都接受过系统的抗癌治疗,大多数(41%)以前都接受过1种治疗。只有38%的患者以前接受过放疗。大多数患者(82%)接受了晚期或转移性疾病的治疗,包括新辅助治疗(9%)、辅助治疗(23%)、缓和治疗(5%)、巩固或维持治疗(7%)或其他治疗(4%)。港安健康国际医疗补充,从最后一次疾病进展到入院的平均时间为2.17个月(范围为1.18-3.25)。92%的人的原发肿瘤位置是胸膜,8%是腹膜。上皮细胞是该研究中患者最常见的组织学特征(88%)。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为IV期疾病。
结果显示,12周时,DCR为51%(95%CI,40%-63%),24周时,DCR为28%(95%CI,18%-39%)。研究中对他美司他的最佳反应是在2名患者中观察到的完全反应(CR)。最常见的反应是疾病稳定,这发生在62%的患者身上。对他美司他的反应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30周(95%CI,24-30)。
使用Tazverik观察到的中位PFS为18周(95%CI,12-24)。在12周的时间点上,PFS率为60%(95%CI,40%-70%),在第24周,PFS率为30%(95%CI,20%-40%)。中位OS为36周(95%CI,29%-61%)。在第12周,塔Tazverik观察到的OS率为90%(95%CI,80%-100%),在第24周,OS率为70%(95%CI,60%-100%)。
在99%的患者中,Tazverik治疗导致了TEAEs。最常见的1/2级TEAEs是疲劳(34%),食欲下降(32%),呼吸困难(30%),癌痛(28%),和恶心(28%)。49%的患者出现了3/4级TEAEs,最常见的是高血糖(7%)、低钠血症(7%)和贫血(5%)。这些事件与先前对他美司他的研究中所看到的一致。总的来说,该药物是可以耐受的,很少有患者停止治疗。
港安健康温馨提示:这些结果显示了对复发或难治的恶性胸膜间皮瘤进行分子分层治疗的可行性,同时提供了EZH2抑制剂Tazverik在BAP1失活的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的第一个证据。期待这款疗法能够获得更好的试验结果,尽快获得批准并应用于临床,造福更多患者。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肿瘤癌症治疗最新方法,具体可咨询港安健康国际医疗。
(声明: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处理)